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果实类 > 牛蒡子
编号:164683
牛蒡子
http://www.100md.com 神农网
牛蒡子
牛蒡子
牛蒡子
牛蒡子

     【药 名】:牛蒡子

    【拼 音】:NIUBANGZI

    【英文名】:Great Burdock Achene

    【来 源】: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。

    【功 效】:疏散风热,宣肺透疹,消肿解毒。

    【主 治】:治风热咳嗽,牙痛,咽喉肿痛,斑疹不透,风疹作痒,痈肿疮毒,痄腮,风水。

    【性味归经】:辛,苦,凉。①《别录》:“味辛,平。”②《本草拾遗》:“味苦。”③《医学启源》:“《主治秘要》:辛,温。”④《药品化义》:“辛,性寒。”入肺、胃经。①《本草经疏》:“入手太阴、足阳明经。”②《药品化义》:“入肝、肺二经。”

, 百拇医药     【用法用量】: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煎水含漱。

    【用药忌宜】:本品能滑肠,气虚便溏者忌用。《本草经疏》:“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,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,慎勿服之。痧疹不忌泄泻,故用之无妨。痈疽已溃,非便秘不宜服。”

    【药物配伍】:1、配浮萍,共奏宣散风热,透发疹毒,祛风止痒之妙用,用治外感风热,咽喉肿痛等症,麻疹透发不畅诸症,风热隐疹瘙痒等症。2、配山药,一补一清,清补合法,故宣肺气,清肺热,健脾胃,祛痰止咳之力增强,用治脾胃不健,肺气虚弱,痰湿内生,停阻气道,以致胸膈满闷,咳嗽气短,喉中水鸡声,身倦乏力等症,慢性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偏于虚者可用。3、配连翘,并走于上,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,祛风止痒,宣透疹毒之力增强,用治热聚上焦,以致口舌生疮,牙龈肿痛,咽喉肿痛等症,痈肿疮疡诸症,风热痒疹,斑疹等症。 4、配玄参,相须为用,解毒利咽之功倍增,用治外感发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,如急性扁桃体炎,咽喉炎等。5、配甘草,用治肺经风热或肺经郁火,热毒上炎的咽喉肿痛,如急性咽炎,扁桃体炎等。6、配薄荷,共奏疏风清热,利咽之功,用治外感风热。7、配桔梗,疏风宣肺之力大增,可用治外感风热,咳嗽咯痰不利及咽喉肿痛等症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【别 名】:恶实(《别录》)、鼠粘子(《本草图经》)、黍粘子(《珍珠囊》)、大力子(《卫生易简方》)、蝙蝠刺(《纲目》)、毛然然子、黑风子(《青海药材》)、毛锥子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、粘苍子(《辽宁主要药材》)、鼠尖子、弯巴钩子、万把钩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、大牛子(《山西中药志》)、牛子(《陕西中药志》)。原植物牛蒡又名:鼠粘草(《别录》)、夜叉头(《救荒本草》)、蒡翁菜、便牵牛(《纲目》)、饿死囊中草(《医林纂要》)、象耳朵、老母猪耳朵、疙瘩菜、老鼠愁、鼠见愁

    【处方名】:牛子、牛蒡、牛蒡子、大力子、炒牛子、炒牛蒡子处方中写牛子、牛蒡、牛蒡子、大力子均指生牛蒡子。为原药去杂质后生用入药者。炒牛蒡子为生牛蒡子用文火微炒,见外表略有焦斑,取出晾凉入药者。

    【商品名】:杜大力:产于浙江嘉兴、乌镇等地者。子粒饱满,呈青灰色,品质最优,为地道药材。关大力:又名北大力。产于东北辽宁等地者,品质亦优。川大力:主产于四川者。汉大力:主产于湖北者。因集散于汉口而得名。牛蒡子:或称牛子、大力子。为各种牛蒡子的统称。以粒大饱满、色灰褐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【动植物资源分布】:分布全国各地。药材主产河北、吉林、辽宁、浙江、黑龙江等地。此外,四川、河南、湖北、陕西等地亦产。以东北产量较大,浙江所产品质较优。

    【药材的采收与储藏】:8~9月果实成熟时,分批采集。晒干,打出果实,除去杂质,再晒至全干。

    【拉丁名】:药材Fructus Arctii原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.

    【炮制方法】:1、净制:拣去杂质,筛去泥屑。2、炒制:取净牛蒡子,置锅内,用文火炒至微鼓起,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,取出,放凉。3、酒制:《雷公炮炙论》:“凡使恶实,采之净拣,勿令有杂质,然后用酒拌蒸,待上有薄白霜重出,用布拭上,然后焙干,别捣如粉用。”

    【考 证】:出自《本草图经》(中药大辞典)、《名医别录》(中华药海)。《纲目》:“恶实,其实状恶而多刺钩,故名。其根叶皆可食,人呼为牛菜。术人隐之,呼为大力也。”“牛蒡,古人种子,以肥壤栽之,翦苗沟淘为蔬,取根煮曝为脯,云甚益人,今人亦罕食之。三月生苗起茎,高者三、四尺,四月开花成丛,淡紫色,结实如枫梂而小,萼上细刺百十攒簇之,一梂有子数十颗。其根大者如臂,长者近尺,其色灰黪。七月采子,十月采根。”
, 百拇医药
    【生药材鉴定】:瘦果呈长扁卵形,长约6毫米,中部直径约3毫米。外皮灰褐色,有数条微突起的纵纹,中间一条较明显,全体有稀疏的斑点,又似致密的网纹。一端略窄,微弯曲,顶上有一浅色小点;另一端钝圆,稍宽,有一小凹窝。纵面稍隆起,边缘光圆而厚。外皮较坚硬,破开后种仁两瓣,灰白色,富有油性。无臭,味微苦。以粒大、饱满、外皮灰褐色者佳。显微鉴定: 粉末:灰绿色。①内果皮石细胞成片,细胞略扁平,侧面观类长方形或长条形,偏弯,两侧边尤薄,长70~224μm,直径(宽)13~70(~102)μm,厚(断面观)7~43μm,上下层沿果实长轴斜向交叉排;表面观尖梭形、长椭圆或尖卵圆形,镶嵌紧密,壁厚约至20 μm,层纹明显。有的石细胞壁厚约3μm,纹孔横长,孔沟较稀。②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黄色中果皮结晶层细胞中,细胞界限不分明;方晶直径3~9μm。③中果皮网纹细胞横断面观类多角形,垂周壁细点状增厚;纵断面观细胞延长,壁具细密交错的网状纹理。④外果皮细胞断面观类方形,外被较厚的角质层;表面观类多角形,垂周壁稍弯曲。此外,种皮表皮细胞界限不清楚;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,有的糊粉粒中有细小草酸钙簇晶,并含脂肪油滴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【中药化学成分】:果实含牛蒡甙(Arctiin),收获率15.0~21.5%;其甙元为 l-牛蒡酚(l-Arctigenin )。其另一成分异牛蒡酚(Isoarctigenin),以2% KOH处理,则生牛蒡酚。果实尚含脂肪油25~ 30%,其碘价为138.83,在空气中,约经1月而固化。脂肪酸中主要为花生酸(Arachidic acid);此外,尚有少量硬脂酸和棕榈酸,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。又含硫胺素440微克%。牛蒡全植物都含抗菌成分,可参考“牛蒡茎叶”条。果实含牛蒡甙(arctiin)及脂肪油约 25%~30%,油中主为棕榈酸、硬脂酸等的甘油酯;另含甾醇、维生素B1等。从种子分得拉帕酚A、B、C、D、E(lappaol A,B,C,D,E),为3分子对羟基苯丙烯的聚合物。 本品以粒大、饱满、色青白、有明显花纹者为佳。, 百拇医药